00

00小时 00 00

搜索

您的关键词

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华锦集团”)及其控股的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锦股份”),是发展军民融合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产业的大型国有企业,目前在两公司中有300余位在岗的沈阳化工大学校友,包括 8位历任领导班子成员和全国劳动模范。

杜秉光:运筹帷幄的国企掌门

杜秉光,沈阳化工大学无机化工1982级校友。1986年留校任教,1988年8月起,在锦西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锦天化)历任技术员、车间副主任、主任,1998年任总经理助理,1999年9月任副总经理,2001年任总经理。2005年12月,任华锦集团副总经理,2013年8月起历任华锦集团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华锦股份副董事长、党委书记,华锦联合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生产一线千锤百炼

1988年8月,留校任教从事教学工作两年的杜秉光,毅然放弃省会和大学的安稳生活,投身到位于锦西县(现为葫芦岛市)刚刚起步筹建的国有大型化肥企业的建设之中。由于在国内首次以海底天然气为原料,工艺技术和设备全部从国外整套引进,一无范例二无经验。装置于1990年始建,1993年初建成,进入试车阶段全靠自主消化掌握,历经 6年后到 1999年才实现达产达纲。寒暑10年里,杜秉光穿梭于现场,经常吃住在厂里,风雨无阻、披星戴月、无怨无悔。在试车期间他就提出了对布朗合成氨工艺的改进方案,分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994年企业鉴于他对工程建设及试生产的突出贡献,先后授予他“化肥试车特等功”和“工程建设模范”等称号。

合成氨车间是生产的核心装置,也是身心负荷大、工作任务重、责任压力大的岗位。杜秉光踏实肯干不逐名利,一面在一线维护装置平稳运行,一面挤空闲时间学习钻研技术,提升专业水平,夯实理论功底。1995年9月至1996年2月,杜秉光分别出席了第10届美国布朗公司合成氨年会和第40届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氨厂操作及相应设施的安全”年会、第12届中国大型合成氨技术年会及“96亚洲氮肥会议(新加坡)”,分别宣读了《锦西氨厂冷箱的运行及评价》《锦西氨厂的开车与运行》等论文,受到与会者好评。他根据积累的实践经验,对装置设计进行创新改进数十项,先后提出并组织开发的一段炉增设预转化炉、C-5蒸汽压缩机改进、合成氨装置工艺冷凝液优化利用等重大技术改造投入运行后,大幅降低了成本,增产扩能10%,装置的消耗定额保持国内同行业领先。1997年1月他被评为辽河化工集团劳动模范,同年5月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

1998年1月13日,由于上游天然气处理厂送入的天然气原料中携带闪点低的凝析油,此油随放空管线排出后遇到高温管线引起明火,造成合成氨装置全面停产。当时正值冬季,当年天气又异常寒冷,夜间气温在-20℃以下,装置停车后管线全部冻堵无法重新开车。杜秉光组织车间人员科学

制定抢修开车方案,日夜坚守在现场,与同事们不畏严寒逐个系统疏通管线,逐台设备进行检查修复调试。经过争分夺秒、日夜兼程的奋战,顺利打通了工艺流程、安全平稳地恢复了生产,顺利完成了集团下达的在一个月内恢复生产的指令。

宝剑锋从磨砺出,1990年底杜秉光出任合成车间副主任,1995年任车间主任,1998年任公司总经理助理,1999年9月担任了公司副总经理。2000年他赴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学习,两年后获工商管理(MBA)硕士学位。2001年11月就任公司总经理,成为精通业务、擅长管理、理论拔尖的化工专家。

举重若轻得心应手

担任锦天化领导后,杜秉光认真总结国内外企业管理经验,提出了“管理国际化,发展多元化,产品科技化,服务个性化”的企业愿景,强调在稳固主业的基础上,不断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步伐,重点研发高附加值、高品质、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工产品,促进可持续发展。2001年他提出并组织启动了利用合成氨装置的富余能力联产甲醇的项目,由于对合成氨与甲醇的流程进行了整体优化,因而合成氨、甲醇的能耗均大幅度下降,6万吨/年甲醇装置的投产成为锦天化产品结构调整的里程碑工程。

杜秉光提出并主持了“新型高效肥料研究与产业化”课题并获成功,2004年2月完成了新型缓释尿素产品的开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肥效期由普通尿素的40多天延长至110多天,实现一次施肥不追肥,肥效利用率由30%提高到40%,获评中国农民喜爱的品牌;2005年获第6届辽宁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杜秉光致力于生态工业、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他提倡并严格遵守“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原则,引入邻近工厂废弃二氧化碳作生产原料,实现了减污降耗增效及资源合理利用。该项目获得了欧盟清洁生产周转金贷款贴息的支持。他被授予辽宁省“环保模范”称号。在他担任锦天化公司总经理的5年间,公司的尿素产量、能耗水平、装置连续运转水平等主要指标位居全国气头大化肥厂家前列。2005年杜秉光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12月就任华锦集团副总经理。

战略谋划领军主帅

成为华锦集团主要领导后,杜秉光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先后组织编制了高质量的企业“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专项规划,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完成了新疆化肥30万吨/年合成氨、52万吨/年尿素装置增产50%的节能扩产改造方案,改造后节能增产效果显著。组织完成了45万吨/年乙烯扩建、500万吨/年炼油、14万吨/年本体ABS等重点项目的规划编制、项目申报立项和政府批复等工作。企业先后开发出20多种聚烯烃新牌号,以及缓释大颗粒尿素等肥料新产品。企业科技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30余项,其中板材级ABS树脂获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他始终不渝地践行创新驱动战略,搭建了以华锦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以北沥公司和锦天化两个省级分中心为补充的创新平台,通过建立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科技人才考核激励机制,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科技队伍。杜秉光本人也注重提升,2003年起攻读东北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研究生,2006年获博士学位。

2013年8月起,杜秉光开始担任华锦集团总经理。此时集团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难期,受行业大势、市场变化、经营管理、企业办社会历史负担重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2013年集团效益大幅下滑,2014年出现严重亏损。面对新挑战,他带领干部职工不畏艰险,冲关破题,从优化生产运行、降低采购成本、精耕细作市场等方面体系化制定降本增效措施,深挖生产经营潜力,优化了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大了新产品研发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先后完成了4家公用辅助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工作,减轻了企业负担,焕发了企业活力。目前,华锦集团已成长为每年营业收入超400亿元、上缴国家税收50亿元以上、利润10~20亿元的大型石化企业。

杜秉光清醒地认识到,华锦集团的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等与国内国际一流石化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企业经营规模偏小、竞争能力不足、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能耗物耗较高的短板。为此,他带领干部职工又踏上了建设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的新征程,开启了华锦集团第三次创业:规划建设包括1500万吨/年炼油及165万吨/年乙烯,200万吨/年PX等总共32套生产装置的炼化一体化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837亿元人民币,届时一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必将为全面振兴辽宁作出更大贡献。


徐竹林:肯于吃苦善打硬仗

徐竹林,沈阳化工大学无机化工1982级校友。1986年毕业到盘锦天然气化工厂工作,历任技术员、车间副主任和主任。1998年起历任生产处长、厂长助理。1999年起历任华锦集团乙烯公司副经理、总经理。2006年10月任“十一五”乙烯工程分指挥部指挥。2010年任盘锦乙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11年10月任华锦股份副总经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省劳动模范,盘锦市劳动模范。

徐竹林最初的岗位是在裂解车间当技术员,对现场的裂解炉、换热器、反应釜、蒸馏塔等设备很生疏。一切都得从头学起,不仅要掌握工艺流程,而且要对机械设备操作、仪器仪表控制等跨专业的环节做到融会贯通,否则发生故障时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与在学校的侧重单一专业和实习所见有很大的不同。为了熟悉这套引进的设备,徐竹林和同事们还先后赴美国、日本企业受训学习。装置投入生产后严格按规程操作,确保了运行稳定,没有发生过大的事故。1991年他担任了车间副主任,四年后成为车间主任。由于工作业绩突出,1996年徐竹林获评盘锦市劳动模范,1999年成为辽宁省劳动模范,2005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6年,45万吨乙烯工程开始建设,徐竹林被委以重任,担任了分指挥部指挥。这套装置是以国产设备为主,上级要求在两年内建成投产。由于工期短,必须春夏秋冬四季、白天黑夜连轴干才能保证进度。徐竹林亲力亲为,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有序推进,抢在上冻之前完成了土建工程,冬季进行设备吊装、管道铺设及焊接。由于项目建设劳动强度大,而且资金投入多,一些小单位资金不足,徐竹林多方协调帮助解决。虽然指挥部及时按合同与完成进度付给了工程款,但还是有一些施工单位由于自有资金短缺而欠付工人的工资,造成部分工人到现场上访。他一面耐心劝导上访者离开现场,一面抓紧协调,使工人的工资得以按时发放,稳定了局面。

按正常情况,一般不在冬季安排装置开车,但是为了尽快投入生产只能创造条件上。几次试车均不顺畅,出现堵塞后发生冻结。徐竹林带领技术人员顶着严寒拆开设备仔细排查,发现是系统内部存在残渣,经过清理才使其通畅。为了打破垄断,当时采用了根据国外的设计图纸和国内生产的压缩机,然而在开车时却出了问题:进料后温度降至-30°C时,发现转子振幅升高,-45°C时,由于振幅过高造成压缩机停转。起初大家以为是操作上的问题,经过反复分析感觉是压缩机自身存在缺陷。拆开压缩机查看才发现转子已经变形,矫正后半夜仍然无法重新启动。徐竹林在与制造厂家反复研究后找到了原因:由于乙烯液化温度可达-100°C,而转子在加工前并未经过低温晶相稳定处理,所以在遇到低温工况后振幅升高导致转子变形,压缩机停转。找到原因后制造厂家把转子材料放入-200°C液氨浸泡后再加工,终于使压缩机合格出品。对这一重要问题的解决其后还获了奖。


郁春晓:朴实勤勉冲坚陷阵

郁春晓,沈阳化工大学仪表及自动化1982级校友。1986年毕业到盘锦天然气化工厂工作,历任技术员、车间副主任、主任。1999年任设备处处长。2003年5月起历任盘锦乙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2011年11月任华锦股份副总工程师,于乙烯一分公司历任总经理、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2017年5月任乙烯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18年5月任华锦集团副总经理。2021年3月任北方华锦联合石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郁春晓一进厂就接触到了从国外引进的当时最先进的乙烯装置的调试工作,包括DCL(集散控制)、PLC(可编程控制)和压缩机控制等系统。当时的情况是,必须在外国专家撤走之前全面消化并予以掌握。开车后作为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的郁春晓,在控制室里吃住值班度过了15天。装置进入运行后,他主持对设计不完善的电子调控器和控制系统不便于操作等缺陷进行了改进升级。从1986年7月到2018年4月,郁春晓与乙烯装置相伴了整整32年。在11600多个日夜里,虽然多数平淡无奇,然而有两次经历却是惊心动魄、刻骨铭心。

2017年冬季的一天,操作工在加注聚丙烯装置所用罐装催化剂三乙基铝时,由于阀座处发生泄漏,遇到空气和水就产生爆燃的三乙基铝引燃了大火,并且发出如同燃放爆竹般震耳的响声,场面十分恐怖。外地厂家曾发生过类似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所以必须当机立断,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把火扑灭。作为总经理的郁春晓此刻正在厂区内,他立即赶到现场指挥,由于喷水不行,消防车不起作用,只能使用沙子灭火。然而露天存放的沙子里夹有冰雪,遇热融化后又将引起爆燃。上级领导看火势很大,一度想让人员撤出。郁春晓让其他人后撤,只与几个同事指挥,他调运铲车迅速运来了足量灭火的沙子,把漏点完全覆盖掩埋后隔绝了空气,火终于被扑灭。随后组织人员把漏点完全堵住,整个装置没有停车,也没有任何人员伤亡,他果断的处置使损失降到了最低点。事后他主持在现场增设了一个监控探头,同时就近盖了一个防风遮雨的仓库,里边堆满了干燥足量的沙子,以备万一发生事故时使用。此后便再未发生此类事故。

另一次也是在冬季,险情发生在残液储罐处,储罐里装的是废品残液,需要定期用罐车将其拉走。这一天早上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一声巨响,与储罐连接的管道被炸开,所幸现场无人,没有造成伤亡。事故发生后,郁春晓第一个赶到了现场,迅速指挥采取措施,控制住了险情。然而在对爆炸的原因进行查找时却颇费了一番周折。他组织大家查了很多资料,最终才查清了原因。原来入冬后,为了防止管道冻堵,与排放管包在一起的加热管需要通入热蒸汽,由于加热管是一条支线,热蒸汽源距离储罐区又比较远,原来通入的低压蒸汽到达罐区后温度已经下降变凉,于是操作人员就把具有10公斤压力、温度接近300°C的蒸汽通入了加热管道,由于温度过高,使排放管内的残液产生了自爆。针对存在的问题,郁春晓组织人员单独引入了一条低压蒸汽专线并加装了温控装置,确保了安全。

郁春晓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却把荣誉都让给了基层一线的职工。2000年正在单位开会的郁春晓,由于多日劳累受风造成面瘫,在公司医院仅仅住了一个月就又回厂上班。在同事们的眼中,郁春晓是一位勤劳肯干、待人和蔼、有能力有担当、有勇有谋的化工专家。


李峰荣:一线尽智的全国劳模

李峰荣,沈阳化工大学高分子化工1985级校友。1989年毕业后到盘锦天然气化工厂工作,历任值班长、副主任工程师、车间主任等职务,现任乙烯分公司聚丙烯二车间主任。201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李峰荣上班后住进了独身宿舍,顶岗倒班了5年。当时恰逢从国外引进的聚丙烯生产装置刚刚落成,试车时由于工艺流程还不顺畅,反应釜多次发生爆聚。为了恢复生产,必须进入到温度达50多度、气味很大的80立方米反应釜内把废物清除掉。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用锯拉、用大锤砸。李峰荣和大家历尽艰辛,半个月才把一个反应釜清理干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到1995年这套装置终于开始稳定运行。

经过连续运行20多年,这套装置进入到迟暮之年,虽然凭经验还在安全运转,但是年产6万吨的聚丙烯不仅早已不能满足需求,同时高能耗、高成本也成了该装置的沉重包袱。当年与该装置同期建成的炼化、乙烯、聚乙烯装置皆因产能落后逐一停产,聚丙烯一车间也由于年产48万吨聚丙烯新装置的落成而改成聚丙烯二车间,退居二线,相较于装置停产还算是幸运。但危机感却一直在李峰荣心头萦绕,不知停产的悲惨状况何时临头。

2017年,李峰荣在汽车展销会上注意到一个锂电池隔膜部件,凭借多年聚丙烯原料的生产经验,他判断这种隔膜与车间生产过的F401型聚丙烯电工膜专用树脂料有些相似。通过查阅资料获知,隔膜的性能决定了锂电池的容量、内阻、安全等性能,而锂电池膜应用量很大,一台电动汽车使用的锂电池膜达到了300~3000平方米。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及在政策上强调清洁能源的使用,他感到未来锂电池隔膜市场的空间十分巨大。结合自己车间能耗大、产能低等问题,他认为只有在技术上突破与创新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实现弯道超车继续生存下去。锂电池隔膜起着防止正负极短路、并在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提供锂离子运输通道的作用,因此对于聚丙烯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以及立体规整性、长短支链等在内的微观结构和抗拉伸、弯曲等物理性能均有着较高标准。而李峰荣从生产工艺入手,分析应用的催化剂、给电子体种类以及均聚单体微观结构;从聚合反应机理层面分析,厘清该锂电池膜料的构效关系,做到对工艺的每一项改动都有理论依据。在日以继夜对锂电池隔膜行业标准的刻苦钻研与技术攻关之下,他最终制定了装置从转产到过程控制的详细技术方案。

转产当天一大早,李峰荣与生产人员一起对装置数据进行调整操控确保安全运行。转眼间已是深夜,一切情况都向着预期的计划发展,有些员工已经提前开始庆祝,而李峰荣却悬心未下。第二天,他带着试验料到研究院进行性能评价。当熔融态的试验料通过加热辊横向拉伸成膜时出现了断裂,试验料失败了。然而他并没有放弃,重新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势:改变物料熔融指数、聚合温度,调整粒料分子量分布……直到一天通过查阅论文,李峰荣发现了物料差异对于物料成膜性能的影响,随后便在原有工艺流程上增加催化剂预聚合洗涤频次以及更换高活性催化剂和给电子体种类,这一次李峰荣终于成功了。

锂电池膜试验料研发成功后,很快便有业内厂商找上门签约合作,该成果在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打破了国外对于高端聚丙烯市场的垄断。虽然已是诸多荣誉加身,李峰荣仍选择继续奉献在生产一线,匠人本心与其对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探索驱使他继续向前。


金晓晨:危险关头冲锋在前

金晓晨,沈阳化工大学无机化工1987级校友。1991年毕业到辽河化肥厂(盘锦)工作,历任施工员,有机化工分厂生产科长、副厂长、厂长。2003年起历任华锦集团生产安全部副部长,2006年任华锦原料工程项目指挥部副总指挥、总指挥,2010年任炼化分公司总经理,2011年任华锦股份副总经理。2018年任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20年5月任华锦集团董事,2021年任北方华锦联合石化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盘锦市五一奖章获得者。

金晓晨上班之初在化肥厂合成车间顶岗倒班了2年,和工友们在独身宿舍里住了4年,是从基层一线的施工员干起,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化工专家。20年来,对金晓晨来说有两次承担重任、赴汤蹈火、化险为夷的重要经历。

2006年,金晓晨担任了“十一五”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指挥部副总指挥。经过两年多的紧张施工和准备,2009年9月,装置进入试车阶段,金晓晨挑起了总指挥的重任。化工装置的启动开车是极其重要也存在风险的阶段,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需要处置各种复杂情况和突发事件。这对指挥员的技术水平和宏观操控能力,都是严峻的考验。开车后不久蒸馏塔发生了塔振,金晓晨带领技术人员在现场经过反复分析研究,查出是由于进口原油中的水分含量大,造成蒸馏塔产生塔振。他采取先对原油进行脱水处理的办法,仅用几天时间就使问题得以解决。2001年3月,试车成功、转入正常生产的炼化分公司由金晓晨出任总经理。这之后他又主持了焦化装置的试车投产。这一年的12月27日,一位操作工在现场取样时,发现重蜡泵的出口被冻住,于是违反操作规程拧开阀门后用热蒸汽解冻。结果泵口化冻后,内有10多公斤压力、温度高达300多°C、闪点低的物料瞬间喷射而出,立刻引起明火。当时在岗的金晓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刻命令关掉泵电源,同时向公司消防队报警,并组织在场职工进行灭火。火势越来越大,人员很难靠前,金晓晨眼见情势紧急,他抱起泡沫灭火枪直奔火点冲去,时值寒冬腊月,路面很滑,金晓晨不慎摔倒,连安全帽都摔碎了,但是他一咕噜爬起来,奋不顾身地用灭火枪射向火焰。经过众人齐心合力的奋战,火灾很快被扑灭。之后他组织抢修电缆、对装置进行防冻保温,以免发生冻堵,在连续干了7天7夜后,终于把所有损坏的部位完全修复。重新开车后又遇到了处于后端除焦的供水管冻堵,他用热蒸汽吹了3天3夜才化冻,从而确保了整个装置不至于因冻堵而停车。

另一次险情发生在运行中的加氢裂化装置,当时也正值冬季,焦化空冷排管中产生偏流,而油气混合体中含有水,致使管子内部慢慢结冻并把管线胀裂,解冻后管子里的石脑油从裂缝处流出滴漏在高压高温的换热器上,立即引发了火灾。金晓晨紧急赶到现场进行处置:不能骤然降压,必须保持微正压状态,才能防止往装置内部回火。他在距离火点3米处镇定指挥,紧急实施降温、降负荷,把物料管线的两头掐断,阻止火势蔓延。恰到这时,一股火苗突然窜出,把金晓晨和同事的裤子甚至眉毛都给燎糊了。好在已把可燃物料截断,火势受控并很快被扑灭。

2010年金晓晨荣获盘锦市五一奖章。2011年,久经沙场、几次化险为夷的金晓晨被提拔为华锦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成长为懂技术、有胆略、善管理的石化行业英才。


黄武生:文武善成的多面手

黄武生,沈阳化工大学无机化工1987级校友。1991年毕业到辽河化肥厂工作。1993年底任辽河有机化工厂常减压车间副主任。1995年初调任辽河有机化工厂储运车间副主任。1996年初任辽河有机化工厂催化裂化车间主任。1998年11月起历任辽河化工集团供销公司总经理助理,1999年11月任辽河通达化工有限公司销售公司副总经理。2002年任华锦集团销售总公司液化处副处长。2007年5月任“十一五”乙烯原料工程分指挥部助理。2010年3月起,历任华锦集团炼化分公司副总经理、党委书记、总经理。2021年11月,任华锦股份公司副总经理。

上班后黄武生住在6人一间的独身宿舍里,顶岗倒班2年。由于工友间各自的上下班时间不一致,相互之间难免产生干扰,如果赶上值零点班,上半夜无法入睡,他只好等到第2天下午再补觉。他一开始在塑料公司干了3个月,又转到尿素分厂包装车间待了4个月,之后在泵房工作到1993年5月。这时15万吨炼油常减压和5万吨催化裂化项目开始建设,他在现场担任了施工组组长,年底就出任了常减压车间副主任。从打桩到开车,既要在现场进行核算,又要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下确保质量。黄武生经历了整个建设过程,受到了很大的锻炼。装置开车以后发现由于设计上存在缺陷,减压塔的真空度不够,他经过研究自主加以改进,解决了问题。1995年他被调至储运车间任副主任,1996年初又被调任催化裂化装置的裂化车间担任副主任,并在一个月内转为主任,在此期间他还被评为华锦集团劳动模范。到了1998年11月,黄武生被调到辽河化工集团销售公司任总经理助理,负责复合肥的销售。一年后他升任通达公司副总经理。2001年成立华锦集团销售总公司,他改任液化处副处长,负责液氨苯、甲苯、二甲苯等产品的销售。当时没在生产一线干过的人员由于缺少专业常识,不知道这类液体产品的市场在何处,一度造成产品滞销。黄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打通了销售渠道,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2007年5月,“十一五”原料工程项目开始建设,黄武生被调到工程指挥部任助理,负责生产准备、技术文件制定、职工培训等,他再次经历了装置从打桩到开车投产的全过程。为了赶进度写出操作流程,他把眼睛都累得散光了,到现在也一直没有恢复。2010年3月他在炼化分公司任副总经理;2012年5月任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分管生产;2017年5月提任总经理的他已成为精通业务、指挥若定的化工专家。2021年11月,黄武生出任华锦股份公司副总经理。

回顾自己成长的过程,黄武生深有感触。他认为,在校读书时不知道自己到企业能干啥,应该按什么方向培养自己,到了生产岗位才知道,光懂一个专业不行,要对工艺、设备、电气、仪表、控制等专业都弄懂、具备综合技能才能胜任岗位工作;只看懂了书本上的热力学、化工原理还不行,要到现场接触到实际生产过程和设备操作,才知道原理之所用。他认为,在校学生应该每年到工厂实习1~2个月,让车间主任讲化工原理,让技术员讲蒸馏塔内的液体状态,这样才更切合实际;也可以把企业的技术人员请到学校去讲课,介绍石化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书本知识用在何处。


许晓军:勤慎肃恭骁勇实干

许晓军,沈阳化工大学无机化工1988级校友。大学毕业到辽河化工总厂(盘锦)工作,历任复合肥厂工艺员、车间副主任。1997年8月起,历任华锦集团办公室政研员、秘书处副处长。2001年4月起,历任辽河通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辽通公司)总经理助理、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总经理。2008年4月起,历任华锦集团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监事会主席等。2020年5月,任华锦集团董事、华锦股份总经理。全国劳动模范,辽宁省“五四”奖章获得者,盘锦市特等劳动模范。

一线岗位吃苦耐劳

一上班,许晓军就到了正在试产中的复合肥厂。进入现场才发现,这里条件比较差,所用物料既有硫酸又有合成氨,气味刺鼻、粉尘大,而且工艺过程还不成熟,生产不太正常。由于流程设计不尽合理,固体物料混合未能连续操作,物料粘度高时未能迅速降温,结果造成物料粘结成块。在车间主任的带领下,许晓军和工友们进入到干燥机的滚筒内进行清理。滚筒内温度达到40多摄氏度,抡起大锤砸铁钎起硬块,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腰酸腿痛,这对初来乍到的许晓军是个考验。他咬牙挺着,和大家一起加班加点抢时间,清除废料并改进工艺流程,使生产得以恢复。由于他谦虚好学、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两年后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

在生产中管式反应器被腐蚀的速度很快,经常需要更换,既影响生产进度,又造成浪费。查找原因,原来是硫酸与液氨反应生成硫酸铵时,反应非常剧烈,放出大量热量,物料在管道内高速流动并冲击管壁,致使高等级的不锈钢管道被击穿。为解决这个问题,许晓军与同事们经过研究和试验,采取使用钧瓷衬里的不锈钢管的办法,使情况有了改善,反应管使用时间因而延长。可是不久后又出现了新问题:钧瓷虽然耐酸、耐冲击,但是经不起急冷和急热的骤然变化,反应时从常温急剧升到400°C,钧瓷逐渐发生爆裂,进而又使外层的不锈钢管受到腐蚀被击穿。许晓军和同事们反复查资料看文献,并向有关研究单位请教,终于从某工业陶瓷研究院得知,氮化硅材料不仅耐酸耐冲击,而且耐高温和温度骤升骤降的工况,于是就把它作为不锈钢管的内衬,使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这些埋头扎在车间一线的生产实践,使许晓军的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大幅度提高。

重大项目能打硬仗

1990年代后期,由于原料天然气供应逐年减少,造成辽河化肥厂生产低负荷、高成本,效益连年下滑,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扭转被动局面,许晓军受命挑起了辽河化肥节能改造的重任,于2002年担任了指挥部总指挥,采用国外先进的换热式转化技术,对老装置进行用燃煤顶替天然气的改造。他虚心学习、耐心请教、潜心研究,迅速进入角色。他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每天都在超负荷地研究和工作,面对KRES技术首次应用于大氮肥、国内外没有成功先例的困难,他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周密计算每一个数据,充分论证每一个环节,压缩项目投资近6000万元;解决了触媒升温、自热式转化炉点火等诸多技术难题,最终顺利完成了工程建设并一次开车成功。改造后每天节省天然气近35万立方米,增加近10%的生产能力,使老装置焕发出青春活力。

在辽通公司期间,许晓军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从优化工艺操作入手,通过推行控制压缩机转速、考核成品尿素单包净重、杜绝非生产用蒸汽、利用旧设备建尿素粉尘回收装置、控制循环水温度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着手,进一步降低了装置能耗和生产成本,仅辽河化肥蒸汽用量一项,2006年和2007年分别比上年减少6万吨和13万吨,合计节约大约2200万元,蒸汽耗煤比2005年下降11%,年节约用煤达2.8万吨。他主持制定或修订了机关值班巡检、另类物资管理、燃料煤取样分析等30多项管理制度,通过实行推行无纸化办公,每年节约办公费用近百万元。2006年和2007年,辽通公司分别实现利润1.27亿元和3.07亿元,成为华锦集团的创利大户和管理样板企业。2005年许晓军被评为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荣获辽宁省“五四”奖章,被评为盘锦市特等劳动模范。

“十一五”工程绘蓝图

华锦46万吨乙烯扩建、500万吨油化等“十一五”工程是备受关注的重点项目,总投资198亿元。2008年集团决定由许晓军担任工程建设的副总指挥兼总调度长。他本着“安全第一,质量为本,进度为纲”的原则,组织编制了详细的工程进度网络图,每天早来晚走,经常连续十几天吃住在现场,与施工管理人员一道奋战在一线。他详尽掌握各个单项工程的进度,督促施工人员和机具及时到位和有效运行。及时高效地协调处理各分指挥部及各施工单位遇到的材料、水电气、交通、通讯、进度款等方面的问题,为施工方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许晓军的组织指挥下,工程进度快速推进,2008年5月末土建施工完成,9月末钢结构安装结束,2008年底设备安装就位,2009年3月末管道与电气安装完工,7月7日全部45套装置仅用两年时间实现机械竣工,9月28日全部装置仅用26个月时间胜利中交,创造了同时期国内石化项目建设速度快、质量优的先进水平。“宁可累掉一身皮,不让项目拖工期,宁可多流几身汗,不让工程留遗憾”,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有时一天要开六、七个协调会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只要现场有施工人员,他就决不离开施工现场,经常工作到后半夜。

许晓军以“安全平稳”“一次成功”为目标,提前组织公用工程投用工作,在他的周密安排和指挥下,5万吨/日污水处理场、820吨/小时蒸汽锅炉、700万吨油品储运等先后投入运行,为主体装置投料开车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研究蒸汽吹扫方案时,他先后进行十多次论证,最终确定了引老装置锅炉蒸汽供新装置吹扫,并采取多条管线交替脉冲、稳压与蓄压相结合的吹扫方案,有效提高了吹扫效率、减少了蒸汽用量。针对试开车天然气不足问题,为做好燃料平衡工作,他与技术人员研究确定了采取制氢装置开车与化肥厂大检修同步、用液化气或抽余碳四进行工业炉烘炉等措施,实现了新老装置燃料资源的优化平衡。2009年12月10日,油化工程9套主体装置整体联动投产。2010年2月5日,乙烯工程6套装置全面投产,项目投产后的2010年和2011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84亿元和305亿元,利润2.6和5.3亿元。

2012年许晓军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4年许晓军调任集团党委副书记,先后分管过安全生产、党建人事、纪检监察和工会等工作。2020年5月出任华锦股份公司总经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他克服困难、抢抓机遇,2020、2021两年公司的合计利润超过20亿元。


宋炳骑:技术拔尖举步生风

宋炳骑,沈阳化工大学化工设备与机械1988级校友。1992年毕业到辽河化肥厂工作。1998年任备件处管理员。2002年任辽河集团供应总公司科长。2003年起历任新疆阿克苏华锦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指挥部设备处处长、机动处处长。2007年任“十一五”乙烯建设指挥部指挥助理。2010年任乙烯分公司副总经理。2014年起历任华锦集团设备部副部长、部长。2018年8月任乙烯分公司总经理。2021年11月任华锦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盘锦市五一奖章获得者。

在辽河化肥厂水汽车间倒班期间,宋炳骑就遇到了给水泵突然停机的事故。在老师傅的指导下,他参与分析发生故障的原因,制定了避免出现故障的措施,得到了很大锻炼。被领导看好的他,1993年被调到机动处管理设备。当时要新上4台天然气压缩机,价值1000多万元。从设计到采购,从安装到调试开车,28岁的宋炳骑成为技术负责人。他积极协调各方,加强项目管理,严控技术指标,严格安装程序。从土建工程到机电、仪表等一整套设备安装调试,需要全面管理。在两年的时间里,他边干边学,虚心请教,几乎天天要干到半夜12点。工人们有加班费,他却没有要,他认为不能向上级讲条件要待遇,在这么好的机遇面前,更多的是要学到新知识,掌握真本领。后来他负责管理工人,责任包括任务分工、工前准备、机具标准等等。当时在安装机器时,大家在两个设备之间的间距应该多大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由于在设计图纸上没有标明,有人凭经验提出了数据,但是宋炳骑认为,可能按经验安装也行,但是应该坚持按查找到的标准规定进行安装。他在此后的工作中,无论担任何种职位,都始终保持着这种严谨的精神,1998年他担任了备件处管理员,2002年任辽河集团供应总公司备件科科长,经常与专业厂家相接触,他始终坚持了解制造技术工艺,掌握其基本原理。

2003年,新疆阿克苏华锦化肥建设指挥部成立,宋炳骑担任了设备处处长,负责采购材料、运输设备和仓储施工管理。这个项目是利用原有石化工厂拆下来的设备进行建设,这在行业内是罕见的,因而要对所有的设备进行检测、修复、评估,有些还要重新设计。由于没有原始资料,有的设备只能看着照片和录像资料进行设计。于是试车时,他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经过不辞辛苦的顽强奋战,五大离心机组一年内就抢修了140多次,终于使设备进入正常生产运行状态。这个项目比原计划节省了10亿多元人民币,2021年产生的净利润更达到了10个亿。

2007年“十一五”乙烯建设指挥部成立,宋炳骑担任了指挥部助理,负责设备安装和材料采购。2009年底开始试车,设备发生堵塞时,他指挥拆开设备迅速清除堵塞物。2010年他担任了乙烯分公司副总经理,之后在华锦集团设备部工作4年,又于2018年8月出任乙烯分公司总经理。2020年他获得了盘锦市五一奖章。2021年11月升任华锦股份公司副总经理。

在宋炳骑看来,大学时期一定要认真读书学习,加厚知识底蕴。基础打扎实以后,到生产实践中还要一步一个脚印,吃苦耐劳,勇于担当。只有勇于担当,才能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上一篇:姜妍:让乙烯工业跳动一颗“中国心”

下一篇:于畅:逝水如斯 清晰如故

关闭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